东方人送礼讲究“价值”,西方人特别是欧洲人送东西就有点“普通”。我有个大学时候的朋友,后来去香港工作,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托同事给我带了礼物。按照规矩,我当着转交人的面打开礼物,是两块肥皂,看得那个帮忙带礼物的香港同事直撇嘴。这大概是欧洲人送礼的习惯,他们送的礼物都很随意,但也会动点小脑筋,或者让你温馨一下,惊喜一下。这与东方人不太一样,亚洲人会送一些相对有点价值的。比如,同样送肥皂,日本人可能会送一块个性定制的手工肥皂。奢侈品专栏作家王迩淞认为送礼脱离不了整个社会的欣赏水准。
中国人送贵礼,但贵礼背后都有一定目的性。比如托人办事或者事后感谢,背后都是社会公关的背景。这种情况当然会舍得送,现在送礼品也首选奢侈品。送什么取决于送礼人的品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对于收礼人的揣摩。比如一个喜欢大Logo的人,你如果送他一个很低调的奢侈品,他可能会觉得没有价值,显不出身价。
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要送合伙人一份结婚礼物。他问我送一个龙泉窑的古董如何,我对他说,古董有真假,你还得跟他费心解释这是真品,不如送一套爱马仕之类的生活瓷。他说对方可能欣赏不了,最后,我陪他挑了几件琉璃工坊的东西。送礼还是脱离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习惯和欣赏水准。在中国,无论是送礼人还是收礼人可能都会觉得送一个卡地亚的烟灰缸实在不值。
现在有些所谓的奢侈品牌会制作礼券和卡,因为涉及到挑选问题,送券或者卡对双方都方便。但是一线品牌是不会送券和卡的,有人送爱马仕,就直接送订单。比如,订一个爱马仕的Kelly包,把订货单送给你,这张单子本身就可以卖钱,而且越接近取货时间加价越高,单子比包本身更值钱,加10%—20%是一个最低的市面行情,一些特殊材质的鸵鸟皮、山羊皮加价更高。
有一些奢侈品品牌会出售一些体验式服务,比如做书写工具的品牌会做一些体验性计划,如观看笔的制作过程,再加上一些游历活动,这样打包起来卖掉,多数买下的客人都是用作企业礼品。相对来说,送礼人会认为这比送一支笔更体面。
一些高端体验式服务进入中国,不少是直接通过“送礼”来实现的。比如SPA、高端医疗、高端度假村都通过送礼活动来进行推广、拓展客户资源,送礼对象本身就是未来客户。奖励旅游在日本用于奖励员工,但到了中国,就主要用来送客户,一般都是委托旅行社制订一些高端旅游路线。
在媒体上,常能看到某些奢侈品品牌赠送给某位明星最新产品,这都是在相应的商业合同框架之下的,只有在商业规则之下,对双方才更有效,如果只是私下赠送,没有多少作用,因为没有办法充分地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