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书画家吕庆宜先生在接受采访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张爱玲在《金锁记》曾这样描绘,这里说的“朵云轩信笺”是当时上海文人雅士与社会贤达的私密钥匙,雅致之人通过这些信笺信息,自然而然便懂得其中的旨趣——当时并不需要玫瑰花。
“朵云”源于五代诗人韦陟,传其“常以五彩笺为书记”,彩色的纸笺附上其落款的”陟”字若五朵云,后人因此将其对书信的尊崇传颂为“朵云”。
信笺纸张的变化竟然可以无穷,上海朵云轩笺纸,加以“饾版水印”它可以成就套色水印信笺的奇幻雕镂,如果我们能潜心研究,以敢于“变古”的精神为今所用,从传统文化、艺术、当代艺术创作中找寻不老的因子,就一定会创作出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画韵”、“书味”。
欧洲、美国艺术家其实也是一样,他们创新,并不是苛求表现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创作的重点是发现自己。
创造不是要避开已经有的,而是避开别人的东西。专注于自己想画的东西。传统就在那里,一直都在。你不可能颠覆它,你要颠覆的只是你自己。“高雅”和“富贵”是两回事情,豪华的反义词不是贫穷,而是俗气。
有篇杂文讲了个笑话,“一轮明月照姑苏”。旁边一个人说这诗写得真好,就是不太完整;明月不会光照姑苏,还得照别的地方呀。于是,这句诗被改为:“一轮明月照姑苏等地”。这人多俗气!这不是诗。
艺术,包括绘画、雕刻、书法、文学、音乐等等,是纠正我们内心的情绪,是能够滋养我们心灵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一个人有健康的心态,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知道中国文化里的知足长乐,或者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对指导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
中国书画,它是一个经过很长时间传承下来的,很深厚的精神矿藏。我们在挖掘自然矿藏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挖掘我们内心的精神矿藏。让我们的精神更丰富一些,让我们取得快乐的方法更绿色一些;这很重要。
中国画从魏晋南北朝起,文人墨客就在寻找脱离生活的精神家园,他们真的把自己的精神全部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上,修炼出精神的遗产,创造精神的王国。一个人如何更加内敛、从容、节制、高雅,因此中国式的快乐很真实。
艺术家是要好看、完美的那类人,但艺术家为了心里的那个好看,又错过了多少好光景。
“不求缩地术,更无御风仙。凭借手中笔,畅游桂林山。”画家韩羽的文、字、画,浑然一体,很随便,但别人要照着随便又随便不起来了。画戏剧漫画,关良是前辈,他也想随便,只随便了百分之八十。
佛经有一句话讲:人生的行囊里面,真正装着属于你自己的东西,那是你对人生的体悟;假如你没有,最后会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空空的臭皮囊。
一件艺术品的作者和读者,就像乒乓球台的两边,整个乒乓球的游戏,要靠台子两边都要有人,有水平还要有兴趣才能玩得起来。
西方有个故事说得非常好,有一个家庭妇女去商店买东西,营业员对她非常好。她突然看到营业员背后长了一对翅膀,她就问:“这是上帝开的店吗?”营业员说是的。她又问:“那要什么都有吗?”营业员说是的。她说:“那就给我来点幸福,来点财富,来点安全,来点友好……”她要得非常多,要了十几样。营业员说:好,我这里都有,但都是种子。你买回去要花汗水、花精力种下去,你要买现成的?买不到。这些都给你,你回家辛勤耕种之后,幸福会有的,财富会有的,健康会有的,平安也会有的,都有。”
一张画也好,一首流行歌曲也好,你都要有一个聆听、欣赏、学习的过程,否则只是抄了个菜单回家。
我们的生活很忙碌,我只是想告诉你一种淡定的生活方式,工作之余闲暇时光,好好静下来欣赏艺术品,西洋画很辉煌,在观看中能够得到能量。中国画让人安静,让人反思。一样也能够获得能量。这也是生活的一种趋势,一种对生活美的追求。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画画,也逐渐学会了用汗水和善良这两件东西去和命运换一件东西。
这件东西就是快乐。